目前位置: 首頁 » 公告中心
<自由時報>自由共和國》劉佩真/台灣對外經貿談判 半導體扮演堅強的後盾角色
 [列印]添加時間:2022-07-04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瀏覽次數:1
 二○二二年六月以來,台灣對外經貿談判成果陸續嶄露頭角,包括美國與台灣宣布啟動「美台廿一世紀貿易倡議」、「台歐盟經貿對話會議」,主要觸及數位經濟、貿易便捷化、供應鏈韌性等非關稅貿易議題,均代表我國對外拓展國際影響力有所斬獲,而被各國視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半導體,自然也成為台灣對外經貿談判最佳的後盾。

首先「美台廿一世紀貿易倡議」主要聚焦於促進貿易、法規實務、農業、反貪腐、在貿易方面支持中小企業、利用數位貿易的好處、促進以勞工為中心的貿易、支持環境和氣候行動、標準、公營企業、非市場政策和作法等,其中此次促成台美貿易的倡議,除了來自於台美貿易障礙排除、美中關係改變之外,疫情後推升台灣製造業能見度也是重點之一,特別是半導體業扮演相當的關鍵角色,特別是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示警,全球關鍵半導體短缺情形可能延續至二○二三年,甚至更久時間,等同晶片荒時間的延長,將有利於在國際間擁有龐大半導體製造產能的台灣,能擁有更多的談判籌碼。

其次在「台歐盟經貿對話會議」,不但交流層級提高,且對談重點聚焦於半導體供應鏈韌性與合作、離岸風電產業、動植物產品防疫檢疫等,其中因疫情爆發出現車用晶片荒,台歐盟同意分享半導體供應鏈資訊,且台灣與歐盟期望未來建立更密切的半導體人才交流、培育關係,顯然台歐雙方的對話重點也聚焦於半導體業,代表在歐盟亟欲建立境內自有上中下游供應鏈,以及要提升其在全球的半導體製造產能之際,顯然仍需位居國際第二大半導體供應國—台灣的協助。

事實上,在快速變遷之產業環境,以及日益擴大之資本設備投資額,加上近年來全球地緣政治情勢動盪下,我國獨特之專業分工模式,確實符合了產業趨勢需求,故專業分工之產業結構為我國半導體產業與國外發展結構上最大之不同點。台灣半導體產業因專業分工模式獨步全球,二○二二年預計在全球半導體產值排行將持續僅次於美國而居次,韓國則位居第三,再者依序為日本、歐洲、中國、新加坡,況且若單以邏輯IC成熟製程、先進製程的供應規模,這個國際領先地位與重大成就是台灣的驕傲,而未來幾年,台灣恐怕沒有其他產業可超越目前半導體的地位。

半導體業實為台灣主力產業,此競爭優勢使得我國近年來在全球科技經濟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不容忽視的地位,甚至未來全球創新經濟的物聯網、5G、工業四.○、人工智慧、機器人、車用電子、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元宇宙、雲端運算、伺服器等領域,半導體都有著重要的戰略性角色,該行業遂也成為我國對外不論是經營國際關係或是拓展經貿合作的重要談判籌碼,甚或是台灣產業創新發展的基礎。

若以二○二二年我國半導體業的營運現況來看,景氣能見度依舊領先其他製造業者,且產值規模將持續創下史上新高,來到四.八七兆元,年增率更由首季TSIA預測的十七.七%拉高至最新預測十九.四%,主要是來自於台積電營運成長績效持續因先進製程技壓群雄而顯突出,成為帶動二○二二年我國半導體業整體表現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主計總處預測二○二二年下半年台灣出口年增率上看十.六%,其中半導體則是出口產業中的重中之重,更是推升的關鍵動能,顯然終端產品矽含量提高、我國持續在先進製程站有一席之地,持續維繫著台灣半導體出口的競爭優勢。